小弟最近做了一次健檢,空腹的血糖值104就被上了一個紅字。

小弟從n年前就對醫療的事情,保持自己的判斷原則.就查一查了看。

嗯這一個紅字,應該不是一個紅字吧

以下文章取自 http://www.doh.gov.tw/CHT2006/DM/SEARCH_RESULT.aspx

 

血糖密碼126


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,多年來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第四名。如何預防及治療糖尿病,首要之務在記住「飯前血糖126」這個關鍵數字密碼,並做好血糖追蹤檢測,減少糖尿病或其他併發症,身體才能大樂透。


撰文:張雅雯 諮詢對象: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


根據統計,2005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數破萬,平均每50分3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,增加率為十大死因攀升速度較快者。事實上,糖尿病導致的受害人數,不只每年十大死因上顯示的統計數字,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表示,糖尿病與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腹部肥胖,是所謂的「代謝症候群」,互有關聯,容易引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,而且糖尿病發病十年後,也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、神經病變及腎病變。


國民健康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也指出,當血糖過高時,會侵犯全身的大小血管、神經及器官,隨時間與疾病進展,甚至可能導致失明、洗腎、截肢等不可恢復的併發症。不過,多數糖尿病患的發病初期,都沒有明顯症狀,除非驗血糖,否則不容易發現。


飯前血糖 126 自我檢測掌控病況


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,血糖數值是很重要的指標。許醫師表示,正常人的血糖值,飯前空腹八小時狀態下應該低於100mg/dI(即100毫克/百毫升)、飯後兩小時的血糖值低於140mg/dI;若飯前血糖值高於126mg/dl、或飯後的血糖值高於200mg/dI,只要符合其中之一,都屬於「糖尿病」,必須趕快就醫,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。


一般而言,醫界還是以飯前血糖126,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,不過許惠恒醫師指出,有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,即使已經出現「吃多、喝多、尿多」的三多症狀,但空腹血糖卻沒有超過126,這時就需要再檢驗飯後血糖,只要超過200,還是可以認定。


血糖數值不只用來診斷糖尿病,也是日後控制是否良好的持續觀察指標,許醫師表示,如同高血壓患者需要每天測量、紀錄血壓,醫師通常也會鼓勵糖尿病患者以血糖儀進行自我血糖檢測,並在每次回診時,將紀錄表與醫師一起討論,決定調整用藥量、飲食控制的依據。


糖尿病患者需要降低血糖,門檻又比一般人更嚴格,許惠恒醫師表示對患者設定的目標值,飯前血糖值應控制在80-120mg/dI以內、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40mg/dI內、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%以下;此外,糖尿病患對於血壓的要求也比一般人更嚴格,收縮、舒張壓不宜超過130/80mmHg。


血糖過高固然會引起糖尿病,然而低血糖也不是好事,許醫師表示如果糖尿病患者多用了藥,卻沒有規則進食,讓血糖下降太多,反而可能會引起發抖、出汗、意識模糊的症狀;若本身不是糖尿病患者,卻常發生低血糖現象,就要注意是否胰臟等部位可能有病變而造成不適情形。


六大高危險群 早期篩檢防範未然


老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之一,隨著國人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,罹患糖尿病的人數恐怕會更為增加。此外,根據研究指出,國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(與遺傳及肥胖較有相關)人口約佔98%,第1型(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所引起)佔1-1.5%;在6-18歲的學童中,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約為第1型的6倍,又以13-15歲風險最高,顯示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,不能當作是一個「中老人慢性病」來等閒視之。


根據健保資料統計,國內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達80-100萬人,每年約花掉健保三百多億元;然而,更有一大群人的飯前血糖值介於100-125mg/dl之間,稱為「前期糖尿病」,如果不及早注意飲食、運動、體重控制、定期血糖檢測,一年後7個人中、約有1個人會演變為糖尿病,估計這些前期糖尿病的總人數,約比實際糖尿病患者多一倍半以上。


哪些人特別需要早期篩檢?許醫師提出六大類高危險群:一是年紀40歲以上者;二是曾有高血壓或心臟病者;三是肥胖者;四是家族中曾有糖尿病病史者;五是婦女妊娠時,曾有血糖過高問題者;六是曾經檢驗血糖數值屬於前期糖尿病者。


徐組長也表示,糖尿病是複雜的全身性疾病,應由各醫療專科結合相關醫事人員醫師、營養師、護理師等組成專業團隊,共同協助病人自我檢查與照護。為推動團隊照護,目前於各縣市都建置了「糖尿病共同照護網」,全國成立116家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,以「家庭為單位」提供照護,全家共同預防糖尿病;同時也成立446個病友團體,鼓勵病友間相互支持及學習,控制好血糖


預防勝於治療,徐組長強調即使有遺傳因素,要防範糖尿病上身,後天的生活習慣還是最重要,平時注意健康飲食,最好少鹽、少油、少糖、多纖,營造動態生活、限制菸酒、保持正常體重,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。

arrow
arrow

    joel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